拨打电话 186-2834-2586
复制微信
摆账网首页>>资讯动态>>行业资讯>>银行多渠道补血:永续债、二级资本债成热门选项

银行多渠道补血:永续债、二级资本债成热门选项

资本补充对于银行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银行核心资本补充方式主要包括IPO、可转债、定增、配股等,其他一级资本的补充渠道包括永续债和优先股等,二级资本的补充渠道则有二级资本债等。

  回顾2021年银行业,发债成为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渠道:2021年商业银行发债近2万亿,其中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分别发行6154.23亿元、5855亿元。

  从IPO来看,年内4家银行实现A股IPO。其中,重庆银行(601963.SH)由H股回A股,齐鲁银行(601665.SH)、瑞丰银行(601528.SH)、沪农商行(601825.SH)首发登陆A股。

  此外,配股募资频现江湖,去年3家上市银行完成配股募资;中小银行专项债也在2021年陆续披露完毕,并且超过预期的2000亿元,实际发放2100亿元;定向增发也成银行补充资本的主要渠道之一,并且不少银行在定增的同时搭售了一定的不良资产。

  二级资本债成商业银行主要发债类型

  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是2021年商业银行主要的发债类型。2021年,商业银行发债19343.78亿元。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位列前二,发行规模分别为6154.23亿元、5855亿元。具体来看,2021年上半年,永续债的发行规模高于二级资本债;下半年,二级资本债的发行规模高于永续债。

  二级资本也叫附属资本或补充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本基础中扣除核心资本之外的其他资本成份,是反映银行资本充足状况的指标。永续债指没有明确到期日或期限非常长的债券,即理论上永久存续,用于补充银行其他一级资本。

  对于去年二级资本债受到商业银行青睐,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去年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主要受“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部分资产回表;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扩张带动;系统性重要银行附加资本监管要求等因素影响,银行补充资本的积极性较强。另外,二级资本债对银行上市与否没有限制,有助于拓宽尚未上市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渠道。

  关于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情况,中银协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指出,在监管政策的支持下,永续债成为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的首选工具,二级资本工具债发行规模也继续保持高位。

  配股融资频现江湖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配股募资补充资本在2021年频现,去年有3家上市城商行进行配股募资:青岛银行(002948.SZ,03866.HK)、宁波银行(002142.SZ)、浙商银行(601916.SH)。配股是指向原股票股东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配售一定数量新发行股票的融资行为。

  而上一轮A股银行配股募资还要追溯到招商银行(600036.SH)在2013年实施的275亿元配股融资。

  招商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配股频现和这一两年银行估值普遍比较低有关。

  “这几家银行里,宁波银行的估值比较高,相对比较例外,大部分A股上市银行的估值是比较低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主要通过定增、配股还有就是可转债。定增存在不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的要求,这就使得定增参与机构需要溢价购买银行股。相比定增,配股可以突破1倍PB(市净率)限制,而且配股是银行所有股东都可以参与的。可转债补充资本金则可能存在耗时长的问题。”廖志明说。

  此外,廖志明认为,目前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压力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的政策落地。“附加资本需要核心一级资本去满足,所以一部分核心一级资本压力比较大的银行会选择配股的方式去补充。”廖志明说。

  中小银行专项债完成发行

  疫情之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用于支持化解地方风险的中小银行专项债在2021年完成发行。

  1月25日,银保监会官网显示,银保监会于1月24日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总结2021年银行保险监管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会议指出,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门累计批复21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从省份来看,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涉及20个省份:山西、黑龙江、广西、四川、广东、辽宁、内蒙古、江西、浙江、福建、天津、陕西、甘肃、河北、山东、吉林、河南、湖北、云南、安徽。

  从注资方式来看,有间接入股、转股协议存款、阶段性持股、战略存款协议等方式。其中,转股协议存款是一种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创新资本工具,它是将可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以存款的形式注入目标银行,补充目标银行资本,同时转股协议存储存款与目标银行长期协议,约定在满足转股条件时,转为普通股,或者在转股协议存款到期或可赎回后由目标银行还本付息。

  关于中小银行专项债,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认为,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来注资中小银行,使地方政府成为股东,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化,地方政府对银行的权责更为清晰。这种模式是与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匹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大多数中小银行通过市场化机制和自身积累能够实现资本补充和可持续发展,但也有一些银行通过市场化机制不能形成有效的补充。这实际上增加了资本补充的渠道,是之前提到的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的补充。

  定增搭售不良常态化

  定向增发也是银行补充资本的一个主要方式。澎湃新闻观察到,2021年中小银行通过定增补充资本的同时搭售一定的不良资产逐渐常态化。

  关于银行定增搭售不良资产,周茂华认为,部分银行通过定增搭售不良资产方式,反映部分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不良处置压力大、渠道少,监管达标压力大等,希望通过定增搭售不良方式,补充资本同时,尽快处置不良资产,以达到资本充足率和不良率等达到监管要求。短期看,这种方式有助于部分银行快速补充资本和不良资产处置,但这种处置方式,不良资产风险仍在金融体系内累积;但从中长期看,治本之策需要这部分加快银行完善内部治理,提升风险与经营能力,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表示,银行定增加入认购不良资产选项,拓宽了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渠道和方式。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另一方面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严控新的不良资产产生。监管部门要继续采取针对性措施,支持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多渠道、高效率地处置不良资产。在服务实体经济、让利实体企业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保护好商业银行合法权益。